发布时间:2024-12-25 20:04:00作者:阅读:17次
公司简介
1913年,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(Ur-Leica)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·莱茨光学工厂(E. Leitz Optische Werke)厂由奥斯卡·巴尔纳克(Oskar Barnack)制作。作为风光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,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。它把电影底片的18×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×36毫米,纵横比也随之从4:3变为3:2。
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,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·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。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,徕卡I(Leica I)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。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/3.5镜头由马克思·贝雷克博士设计,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。
1930年,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(Leica I Schraubgewinde),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,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。
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(Leica II)于1932年发布,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仪。
1954年,莱茨发布了徕卡M3(Leica M3),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。
自1964年起,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(SLR),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,继而有Leicaflex SL、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。徕卡R8(Leica R8)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。目前的型号为徕卡R9(Leica R9),可以与数码后背(Digital Module Back)共同使用。
徕卡相机列表
早期型号
Ur-Leica: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。
Leica I:1925年正式生产。
螺口可换镜头的徕卡机身
Leica I Schraubgewinde:1930年39毫米螺旋口,可配爱尔马50毫米f/3.5、35毫米f/3.5和135毫米f/4.5镜头。
Leica II:1932年,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。
Leica III:1933年,配有低速快门,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。
Leica IIIb:1938年
Leica IIIc/IIId:1940年
Leica If/IIf/IIIf:1952年
Leica IIIg:1957年
傻瓜相机系列
Leica mini
Z2X中国造
C1 中国造
C2 中国造
C3 中国造
Leica CM 40mm 德国造
Leica CM Zoom 德国造
旁轴(M)系列
M3:1954年—1966年,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,总共生产了22万台。
MP:第一代经典MP1960年左右产量不多。Alfred Eisenstaede用。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,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。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。
M2:1958年—1967年,M3的廉价版本,其0.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的标准,M2计数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,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。不然拍下一卷时会搞混所拍的张数。
M1:1958年—1967年
M4:1967年
M4 MOT:1967年
M5: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,长相奇怪,俗称“饭盒”,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1971年
M4-P:价钱低,用了大量料零件,可靠性最差的M相机
M6:1984年—1992年,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,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(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,在帘布快门前,镜头后)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。
M6 TTL:1998年,支持TTL闪光,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。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。
M7:2002年,支持TTL闪光、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。有.58、.72和.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,其顶部与M6 TTL类似。
MP:2003年,MP代表“完美的机械相机”(Mechanical Perfection),功能上与M6类似,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。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.正面没有刻字,更低调一点。
M8:2006年,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,截幅机1.33放大倍率。性能不行,故障很多。
M9: 2009年 M9为首部全幅感光完件的M形数码旁轴相机(全幅感光完件平方为24mmx36mm),目前(2011年)最小的全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。
M9-P: 2011年 M9升级版,外观低调一点,没有印型号和厂牌,蓝宝石LCD表面。
单镜头反光系列
Leicaflex I/II:1964年—1967年,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,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。
Leicaflex SL/SL MOT:1968年,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。
LEICAFLEX SL2/SL2 MOT:1974年,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,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。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,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——R系列。
R3:1976年,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,基于美能达XE1/7,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。
R3 MOT:1978年
R4/R4 MOT:1980年,基于美能达XD11,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。提供了程序、快门优先、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,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。
R5:1987年—1988年,进行了电路改进,支持TTL闪光。
R6:1988年,采用机械快门,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。
R-E:1990年
R6.2:1992年
R7:1992年
R8:1996年,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,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。
R9:2002年
R8/R9 DMR Digital Module R : 2003年 DMR数码后背,1000万像素。1.4倍率。适用于R8、R9。是R系列数位化的极佳选择。
数码单反系列
S1:1998年 1000万像素。由于ISO太低,曝光往往需要好几秒,故只能拍静态物体。链接用好几台电脑硬盘储存照片。
S2:2008年 器尺寸为30×45毫米,3700万像素,比全幅大56%[6]。
Digilux(数码)系列
Digilux
Digilux Zoom…12.7万像素。
Digilux 1………400万像素,富士的姐妹机。
Digilux 2………500万像素。2004年photonika得奖相机。很好的相机,评价很好,做工极好,现在(2011)二手价格还是很高,600英镑。1:2.3片幅,片幅很小,比卡片机大一点点,所以大光圈也拍不出浅景深。日本造。
Digilux 3………750万像素。M4/3片幅,2006年停产。日本造。
数码便携系列
D-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,感光元件为16:9画幅。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。日本制造。
V-Lux系列 大变焦系列,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。日本制造。
X系列 整个机器完全德国原产制造。镜头也是Leica原厂设计制造。